嬰幼兒出生習俗 – 三朝之禮&報酒
自古以來懷孕、生子、滿周歲,一直有許多約定俗成的習俗,爲的是希望在一連串鄭重的儀式中,表達出心中的喜悅與重視。隨著時代改變,雖有許多習俗被簡化,不過,我們仍將帶你找尋舊有的生命禮俗,希望帶給下一代平安與健康的祝福。
依照臺灣的傳統習俗,寶寶出生後的第三天稱為「湯餅會」,在習俗上亦稱「三朝」
這一天要幫寶寶洗澡,在洗澡時在浴盆內放入桂花心、柑橘葉、三塊石頭。
「桂花心」象徵「富貴」、「柑橘葉」象徵「甘甜、繁榮,兒孫滿堂」、「三塊石頭」象徵「身體強壯有膽量、頭殼硬」,所以需挑選大小適中的石頭(膽子不能太小也不能膽大包天),形狀要圓,個性才會柔和圓滑。
洗完澡穿上新衣後,由祖母或媽媽抱著,以雞酒、油飯祭拜神明及祖先。
平日供拜牲禮的雞腳塞入腹部內,但行三朝之禮時,祭拜的牲禮,其中雞腳要放在外面需伸直不折,代表孩子長大之後身體強壯有一雙健壯的雙腳,又合乎臺灣的一句諺語:「腳長,有食福」,代表孩子以後有豐衣足食的福分。
通常敬神,祭酒要分三次斟,唯有今天,祭酒要一次斟滿,代表以後長大小便就會乾淨利落,不會時常隨處撒尿。
準備的物品:
1. 桂花心、柑橘葉、三塊石頭、浴盆
2. 雞酒、油飯、祭拜用品
「報酒」又稱「報喜」,通常在三朝之禮這一日或嬰兒出生第12天,產家需準備油飯、麻油雞酒來供奉神佛、祖先並要燒香、燒金紙,以求神佛保佑、祖先庇佑,期望嬰兒圓圓滿滿、順順利利的長大。
祭祀祖先等儀式完成後,將用謝籃裝滿供拜後的雞酒、油飯,送至娘家,通知外祖父母,平安產子和有了外孫的喜訊而娘家則會回以各種補品,讓産婦調補身體。
同時也會送雞酒、油飯給媒人,以感謝媒人當初做媒,分享新生的喜訊,不過,因過去重男輕女的關係,有些人只有在生男丁時,才會送雞酒、油飯給媒人。
此外,也會將雞酒、油飯分送鄰居,讓大家一起增添新生命的喜悅,他們須贈少許白米,米上置一紅紙,紙上放「油頭飯」(油飯上面部份)作為回禮,並附幾個小石子或幾粒黑豆,取意頭殼堅硬,祝嬰兒健康。這個回贈的禮俗稱為「嘳盤」。
準備物品:雞酒、油飯
以上照片引用至“蔡記油飯“http://www.oilrice.idv.tw/